电视技术

《电视技术》课程改革实践

 
近年来,电子技术、通迅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层出不穷。电视技术的发展也不例外,从最初的真空管到平面电视、纯平电视、背投影电视、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和LED电视等。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及液晶电视的普及,加快了大屏幕液晶电视、多功能电视、网络电视机、LED平板电视机的发展。电视技术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作为无法替代的信息终端,电视系统将在各个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电视技术》课程是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对培养应用电子专业学生的电子技术综合运用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基于此,本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电视技术的发展。本人在多年电视技术教学的基础上,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职教新理念,对本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其在未来职场中的竞争力。 1、高职学生《电视技术》课程学习现状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过去被录取分数线挡在校门外的学生将有机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圆了他们的大学梦。这也必然导致高职教育生源整体文化基础水平的下降和学生差异程度的扩大,而作为应用电子专业的核心课程《电视技术》也不例外,其学生学习现状如下:一是学生来源比较复杂,既有普通高中生,也有其他的三校(职高、中职、技校)生,然而不同生源类别对于这门《电视技术》的知识掌握水平差距很大;二是同一专业文理都兼招,理科生的《电视技术》这门课程基础要较文科生更为扎实;三是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学习毅力不同、心理素质不同,还有就是非智力因素也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凡此种种,如果仍按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一锅煮”的话势必会加大二极分化,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则“消化不良”。所有这些问题都反应《电视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了。 2、《电视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主要问题体现在:①传统电视技术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基础理论学习需求。②滞后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电视技术发展的需要。③常规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④固有的配套实验设施不能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⑤现行的考核评价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1、教学目标的改革 电视是我国电子产业的龙头。目前,电视机几乎已进入每一个家庭,可以说现在人人都离不开它,所以培养电视技术应用型人才是社会的需要。目前高职院校的《电视技术》课程大多是由中职学校升级而来,中职电子电器专业主要是培养家电维修技术人员,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从纯维修角度去实施教学。但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及普及,电视机价格的越来越低,电路也日趋模块化,低技术含量的电视机维修对职校学生已没有诱惑力。所以,《电视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以培养电子电工技术综合应用能力为主。 2、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高职《电视技术》教材版本繁多,大部分教材还停留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平,黑白电视机的论述占了较大的比重,彩色电视机的论述还按分立元件和二片机型分析,理论定性分析和集成电路内部电路的讲解过多,实验实训课的比例偏低,显然这与当今职教新理念相违悖。随着电子、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先后出现了数字梳状滤波器、人工I2C?总线控制、倍频、逐行扫描、背投电视、高清晰度数字电视、LED?电视、PDP?电视等电视新技术,如果课程教学内容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那么培养学生的技能就会落后于现代电视技术的发展,培养出的人才也就达不到现代企业的岗位要求。因此,该课程教学内容必须紧跟电视新概念、新技术,丰富实验实训内容。如增加高清CRT、高清电视模拟信号处理、高清电视数字变频及扫描格式转换、高清电视变频电路、液晶电视信号板、液晶电视数字板、液晶电视逻辑板、液晶电视屏上电路、液晶电视背光升压板等电视新技术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新理念。 3、创建“基于世界大学城”的《电视技术》空间课程资源 世界大学城空间为《电视技术》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老师可将《电视技术》的课程介绍、课程标准、表格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实验实训指导、故障检修及在线考试自测系统等内容上传到世界大学城空间,并在世界大学城创建视频库、资源库、概念库、原理库、方法库、标准库、动画库和案例库等空间教学资源。教师可在空间利用表格教案组织教学,把教学者和学习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加教与学的沟通。学习者则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与老师和同学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和思维开拓能力;学习者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进度;选择性地学习,强化自己已经掌握的,补充自己的不足,是真正“自主性学习”、“主动性学习”。 结束语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机的新技术、新概念和新工艺不断涌现,为了适应电视技术